杰西达邦中国影迷会

۩杰西达邦中国影迷会۩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204|回复: 9

[其他沟通] 足底按摩穴位图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A& j0 a. A' C  w            头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是第二个心脏”,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5 j! G5 c' {% v; {4 r: N2 E6 F- w( i% r  `. o1 Y7 b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 }' e9 U8 |+ K* c! [6 t; S1 c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 b/ x3 M; V4 C( [( T2 X# I/ b3 H" [
$ l4 _8 ?# \( H. P- h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6 r3 ~& _$ x6 ?
, A3 m5 w7 J0 V+ T6 X' B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 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 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 C- O8 p6 U2 j/ [9 Y
# {; E9 A7 ~5 h* e! N  在进行足部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按摩每个穴位和病理反射区前,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患者应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 ^2 ~9 P4 L5 S5 C: Y7 P2 U; N) P5 p2 F2 Q8 z
    ( 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v. m& c' J( f5 ^9 o2 H; l/ K/ i; V
     额 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3 Y2 P3 Y: K2 q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 P+ y- f3 G! s0 k1 L! z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O: X4 ^) ^: m& N+ S( y& X- {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 l+ A7 F& T2 [) h* z     :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1 Q2 J% ^- ^! I! p( z! F
     :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 W# [# r" n3 H8 e5 ]     :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S* _$ V3 g* a) C
     :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5 ?( W7 Y- [' M* Y! s* P4 G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9 q" B) U1 o6 y  o4 ~# B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J+ N+ R6 K# C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h8 U* d. {5 D' }, g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6 B0 u2 D4 }5 K; {. ?. t* e     :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F$ Z/ h1 a9 ]( n3 \) d/ X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 x; E( w5 u  _. a     胰 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4 f4 j# U  o, @2 q4 v. b& n# f2 _
     肝 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8 w  b8 K9 n; M% S8 h2 Q# t5 l; Y$ ^
     胆 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 q" V, `" X2 Z2 T* z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8 S) m' }6 i/ T1 O$ }4 V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 O/ n( ~- t1 h9 r: H7 T     肾 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4 y$ v: }* R5 m! [& Y; e( ~6 A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 K/ f' Z' e- R' o# J" `3 |     膀 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C) l8 }% L' g- c+ k; X8 D. m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y( \8 A, q; c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t& k7 `) c( J6 s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v2 L) l1 a- @; y' z4 U2 r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 S5 ?( m3 \( j0 X% S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l6 v8 R. r7 o! O# F* ?1 N; D# F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经闭、痛经、卵巢囊肿等病症。: f( ^  @# E" A# `) u" b
     小肠(空肠、回肠):位于两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的反射区所包围。适用于胃肠胀气、腹泻、腹部闷痛等病症。
; C/ U0 \9 C8 f- I$ @2 Q     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缝处区域。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7 Z1 R, z$ B4 x, i1 P- j5 h
喉:位于两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 k( w% c& T+ |& C1 _
     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4 k  f% d' E  a( m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 M4 V, r' W- }$ }
/ \+ k7 G4 x2 X. 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发表于 2011-10-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亲贴了4双脚底穴位图图,看的眼花缭乱噢,先收藏了慢慢看。{:416:}{:416:}{:416:}

点评

嘻嘻,亲就慢慢琢磨吧  发表于 2011-10-10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416:}{:416:}{:416:}

点评

谢谢亲滴支持啦  发表于 2011-10-11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慢慢学习,慢慢看{:416:}{:416:}

点评

呵呵,亲慢用  发表于 2011-10-11 2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哦,看不懂。

点评

呵呵,亲就慢慢看吧  发表于 2011-10-12 1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菲菲亲这足底穴位图太详尽了,偶收藏了。足疗现在是风靡全国乃至世界,对强身健体,辅助治疗很有益处,日常生活里应该学一学做一做百利无一害。{:407:}

点评

嗯嗯,谢谢亲滴赏识。养生保健,多知道一点,多多受益哦。祝亲健康美丽!  发表于 2011-10-23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个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实了!{:407:}{: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看的要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好庞大复杂,咱要弄个图好好看看啦~~~. O5 g, S9 v* |% ]# S7 n8 W4 z7 Q
自己按按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tik中国影迷会۩

GMT+8, 2025-11-8 13:53 , Processed in 0.05317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